用户专区

版权信息

  • 主管: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中华医学会南京分会
  • 地址:南京市鼓楼区紫竹林3号
  • 邮编:210003
  • 电话:025-83472912 / 83765200

下载专区

友情链接

期刊搜索

当前目录

  • JCA
  • 2024年 第40卷 第4期
  • 出刊日期:2024-04-15

《临床麻醉学杂志》系麻醉学和相关学科的专业学术期刊,主办单位为中华医学会南京分会。1985年3月创刊,2000年改为月刊。本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CN 32-1211/R,ISSN 1004-5805,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邮发代号28-35。本刊栏目活跃,内容丰富,突出临床,注重实践,并注意及时报道麻醉学和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深受广大麻醉专业等医务工作者的欢迎。本刊所刊出的学术论文不仅可用于指导临床,而且在全国范围内除个别省市外,可满足几乎所有医院的医务人员晋升职称及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定的需要。

详细信息

2024年第40卷第4期

(下载当期目录)

    临床研究
  • 去甲肾上腺素对活体肾移植术中肾灌注及术后肾功能的影响
    柳少轩,何龙,张超凡,张禄凤,艾艳秋

    目的:比较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巴胺作为活体肾移植术中血管活性药对术中肾灌注及术后7 d内肾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行活体肾移植术的患者94例,男76例,女18例,年龄18~64岁,BMI 18~24 kg/m2,ASA Ⅲ或Ⅳ级。采用随机数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去甲肾上腺素组(N组)和多巴胺组(D组),每组47例。麻醉诱导后,N组泵注去甲肾上腺素0.03 mg/kg,D组泵注多巴胺3 mg/kg,维持患者MAP波动幅度小于基础值的10%。于关腹前即刻测量肾动脉阻力指数(RI),记录关腹前即刻和术后24 h的MAP、脉压(PP)、CVP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和pH、血钾(K+)、血乳酸(Lac)等动脉血气指标。记录关腹前即刻心输出量(CO)、每搏变异度(SVV)、血管活性药评分(VIS)。术后24 h复测RI,记录术后1、3、5、7 d内血清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和术后7 d内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例数。
    结果:两组关腹前即刻的MAP、PP、CVP、CO、SVV、VIS,术后24 h MAP、PP、CV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关腹前即刻比较,术后24 h 两组K+明显降低(P<0.05),两组不同时点La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组关腹前即刻和术后24 h RI均不高于D组(95%置信区间下限CL分别为0.087与0.059,均高于非劣效界值Δ=-0.06)。
    结论:在活体肾移植术中,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时的肾灌注不劣效于使用多巴胺,且患者术后7 d内肾功能恢复情况与使用多巴胺效果相同。
    2024  .  40(4):    341-345    [摘要](38)    [PDF]()
  • 膈肌厚度比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致膈肌麻痹中的诊断价值
    徐敏,薛硕,孔明健,张伟

    目的:评价膈肌厚度比(DTI)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导致膈肌麻痹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择择期行肱骨中段、桡骨骨折内固定或取内固定术的患者51例,男27例,女24例,年龄18~64岁,BMI 18~30 kg/m2,ASA Ⅰ或Ⅱ级。所有患者采用 0.5% 罗哌卡因 20 ml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以用力呼吸时膈肌移动度(DE)作为标准将患者分为两组:麻痹组(n=11,DE≥25%)和非麻痹组(n=40,DE<25%)。记录阻滞前、阻滞后15 min 阻滞侧DE、吸气末膈肌厚度(DTei)、呼气末膈肌厚度(DTee)、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SpO2,感觉、运动阻滞时间和恢复时间,并记录芬太尼用量,给药24 h内恶心、呕吐、声音嘶哑、头痛、霍纳综合征、低血压、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TI、FVC下降幅度对诊断臂丛神经阻滞所致急性膈肌麻痹的曲线下面积(AUC)和95%可信区间(CI)、界值、敏感性和特异性。
    结果:两组阻滞前DE、DTI、FVC、FEV1、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非麻痹组比较,阻滞后15 min麻痹组DE、DTI明显减小(P<0.05),DE下降幅度、FVC下降幅度明显增大(P<0.05),呼吸困难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两组芬太尼用量及其他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阻滞后DTI诊断急性膈肌麻痹的AUC为0.973(95%CI 0.927~1.000),界值1.2,敏感性100%,特异性95%。阻滞后FVC下降幅度诊断急性膈肌麻痹的AUC为0.697(95%CI 0.534~0.860),界值10%,敏感性100%,特异性38%。
    结论:与用力肺活量比较,膈肌厚度比对诊断臂丛神经阻滞所致急性膈肌麻痹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且不需要进行术前基线值测量。
    2024  .  40(4):    346-350    [摘要](35)    [PDF]()
  • 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对丙泊酚抑制人工流产术扩张宫颈时体动半数有效浓度的影响
    唐镇宇,万婷婷,王冠华,邱文蕊,张奕文,陈汉文,吕婷敏

    目的:探究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对丙泊酚施耐德(Schnider)模型靶控输注(TCI) 抑制人工流产术扩张宫颈时体动半数有效浓度(EC50)的影响。
    方法:选择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初次人工流产患者46例,年龄 18~35岁,妊娠6~9周,BMI 18~25 kg/m2,ASA Ⅰ或Ⅱ级。根据计算机生成的随机序列分为两组:利多卡因组(L组,n=25)和生理盐水组(C组,n=21)。L组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 mg/kg,C组静脉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采用Schnider模型TCI丙泊酚,初始效应室靶浓度设为4.0 μg/ml,依据Dixon序贯法,如在扩张宫颈时发生2级及以上体动反应,为阳性反应,则下一例升高一个浓度梯度,否则降低一个浓度梯度,相邻浓度梯度为0.5 μg/ml。连续出现7个阳性反应拐点时终止研究。采用Probit回归分析计算两组丙泊酚抑制人工流产术扩张宫颈时体动的EC50和95%有效浓度(EC95)及其95%可信区间(CI)。记录意识消失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使用量和宫颈扩张效果,丙泊酚注射痛和术后15 min VAS疼痛评分,围术期低氧血症、低血压、术后恶心呕吐和头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L组丙泊酚抑制人工流产术扩张宫颈时体动的EC50为3.82 μg/ml(95%CI 3.59~4.03 μg/ml),EC95为4.25 μg/ml(95%CI 4.04~5.10 μg/ml)。C组丙泊酚抑制人工流产术扩张宫颈时体动的EC50为4.09 μg/ml(95%CI 3.71~4.41 μg/ml),EC95为4.65 μg/ml(95%CI 4.36~6.48 μg/ml)。与C组比较,L组丙泊酚EC50明显降低,丙泊酚使用量明显减少,宫颈扩张总有效率明显升高,丙泊酚注射痛和低氧血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
    结论: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 mg/kg可降低Schnider模型TCI丙泊酚抑制人工流产术扩张宫颈时体动的EC50,减少丙泊酚使用量,降低静脉注射痛发生率,宫颈扩张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2024  .  40(4):    351-356    [摘要](27)    [PDF]()
  • 右美托咪定复合艾司氯胺酮治疗顽固性失眠伴抑郁症患者的有效性
    刘雨思,胡淇云,韩亮,李万文,罗佛全,王文元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复合艾司氯胺酮在顽固性失眠伴抑郁症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顽固性失眠伴抑郁症患者68例,男26例,女42例,年龄18~64岁,BMI 18~28 kg/m2,ASA 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复合艾司氯胺酮组(DE组)和右美托咪定复合生理盐水组(DS组),每组34例。两组分别用麻醉诱导睡眠平衡术治疗3个疗程,分别给予微泵注射右美托咪定1 μg/kg持续10 min以诱导睡眠,继以右美托咪定0.2~1.5 μg·kg-1·h-1维持睡眠。DE组同时泵注艾司氯胺酮0.5 mg/kg,DS组同时泵注生理盐水。分别在首次治疗前(T0)、第1疗程治疗后(T1)、第2疗程治疗后(T2)和第3疗程治疗后(T3)采取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评估睡眠状况,采取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视觉模拟抑郁量表(VAS-D)评估抑郁状况,分析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血清皮质醇浓度的变化。记录与T0比较,T3时的临床疗效评价和治疗期间呼吸抑制、恶心、呕吐、胸闷、心动过缓、低血压、焦虑、解离症状、木僵状态和噩梦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与DS组比较,DE组T2、T3时PSQI和IS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T1、T2、T3时HAMD和VAS-D评分明显降低(P<0.05),T3时HAMA评分和血清皮质醇浓度明显降低(P<0.05),T3时总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艾司氯胺酮可明显改善顽固性失眠伴抑郁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及抑郁焦虑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2024  .  40(4):    357-362    [摘要](21)    [PDF]()
  • 手术台次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转归的影响
    黄少康,倪渊博,杨春,蒋奎荣,刘存明

    目的:分析手术台次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手术)术中出血量和早期转归的影响。
    方法:收集2017至2021年接受Whipple手术的胰腺癌患者519例,男306例,女213例,年龄32~86岁,BMI 15~35 kg/m2,ASA Ⅰ—Ⅲ 级。依据手术台次分为两组:台次≤2组和台次>2组。将患者术中出血量作为主要观察指标,晶体输液量、胶体输液量,术后胰瘘、胆瘘、乳糜瘘、腹部出血、肺部感染、腹腔感染、胃排空障碍、发热等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为次要观察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台次与术中大出血和早期转归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共纳入患者519例,其中台次≤2组有415例(80.0%)。与台次≤2组比较,台次>2组术中大出血发生率明显增加(RR=1.669,95%CI 1.146~2.430,P=0.011)。两组晶体输液量、胶体输液量、住院期间胰瘘、胆瘘、乳糜瘘、腹部出血、肺部感染、腹腔感染、胃排空障碍、发热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术中大出血的危险因素为手术台次>2(OR=2.269,95%CI 1.318~3.907,P=0.003)和手术时间延长(OR=1.012,95%CI 1.009~1.016,P<0.001)。
    结论:手术台次>2及手术时间延长会增加胰腺癌患者Whipple手术中发生大出血的风险,但对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期间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影响。
    2024  .  40(4):    363-367    [摘要](18)    [PDF]()
  • 复方倍他米松复合罗哌卡因胸椎旁阻滞用于胸腔镜术后镇痛的效果
    张隆盛,蓝金辛,林耿彬,李春然,林旭林,张欢楷,杨铎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复方倍他米松复合罗哌卡因胸椎旁阻滞用于胸腔镜术后镇痛的效果。
    方法:选择行择期胸腔镜手术患者60例,男41例,女19例,年龄18~60岁,BMI 18~25 kg/m2,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复方倍他米松复合罗哌卡因组(B组)和罗哌卡因组(R组),每组30例。两组在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B组注射药物为加入复方倍他米松0.5 ml的0.4%罗哌卡因25 ml,R组注射药物为0.4%罗哌卡因25 ml。两组均采用标准化的支气管插管静脉全麻方案,术后行PCA。记录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PCA首次按压时间,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术后2、4、8、12、24、48 h 静息和活动时(咳嗽)VAS疼痛评分,术后48 h PCA总按压次数和舒芬太尼补救镇痛例数,术后48 h内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穿刺部位感染、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与R组比较,B组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镇痛持续时间、PCA首次按压时间明显延长(P<0.05)。两组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R组比较,B组术后8、12和24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48 h PCA总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舒芬太尼补救镇痛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48 h内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穿刺部位感染、尿潴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与单纯罗哌卡因比较,复方倍他米松作为罗哌卡因佐剂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用于胸腔镜手术围术期镇痛,能增强阻滞及镇痛效果,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物使用。
    2024  .  40(4):    368-372    [摘要](18)    [PDF]()
  • 足踝手术后连续腓肠肌平面阻滞的镇痛效果
    魏洁,吴浩,李妍妍,王宏宇,史宏伟,韩流

    目的:探索连续腓肠肌平面阻滞镇痛用于足踝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
    方法:选择全麻下行足踝部择期手术患者42例,男19例,女23例,年龄18~64岁,BMI 18~28 kg/m2,ASAⅠ—Ⅲ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连续腓肠肌平面阻滞镇痛组(CN组)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组(I组),每组21例。CN组术毕行连续腓肠肌平面阻滞镇痛,配方为0.125%罗哌卡因300 ml,背景剂量为3 ml/h,单次给药剂量为 8 ml,锁定时间为25 min。I组术毕使用羟考酮PCIA,配方为羟考酮30 mg、托烷司琼6 mg加生理盐水至150 ml,输注速度0.5 ml/h,单次追加剂量5 ml。观察两组术后0~16、16~24、24~48、0~48 h时段静息和活动时NRS评分曲线下面积(AUC),1、8、16、24、32、48 h静息和活动时NRS评分,CN组术后胫神经和腓总神经运动功能恢复时间、羟考酮滴定量、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药物的吗啡当量累计使用量、补救镇痛次数、补救镇痛率、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评分。
    结果:与I组比较,CN组0~16、16~24、24~48、0~48 h静息和活动时NRS评分AUC明显降低(P<0.01),术后1、8、16、24、32、48 h NRS评分明显降低(P<0.01),CN组16 h有10例(50%)患者腓总神经运动功能恢复,24 h有17例(85%)患者腓总神经运动功能恢复,32~48 h所有患者腓总神经运动功能恢复,48 h内所有患者胫神经运动功能正常。与I组比较,CN组吗啡当量累计使用量和补救镇痛次数明显减少(P<0.01),补救镇痛率明显降低(P<0.01),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升高(P<0.01)。两组羟考酮滴定量、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腓肠肌平面阻滞可以实现胫神经运动和感觉阻滞分离,可在足踝手术后提供良好且持续的镇痛效果。
    2024  .  40(4):    373-378    [摘要](20)    [PDF]()
  •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评估收肌管阻滞导管位置的效果
    吕瑞兆,刘瑞,王建华,井郁陌

    目的:观察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快速、准确定位收肌管导管位置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恢复中的应用。
    方法:选择初次进行全身麻醉下单侧TKA的患者60例,男26例,女34例,年龄50~80岁,BMI 18~30 kg/m2,ASA 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组(CFD组)和水分离技术组(CUG组),每组30例。术后CFD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确认导管位置,CUG组采用传统局麻药扩散的“水分离”技术判断导管位置。记录收肌管置管时间、置管期间使用局麻药总量,术后4、8、24、48、72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镇痛泵总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情况、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穿刺部位水肿、血肿、院内跌倒等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患者术后满意度评分。
    结果:与CUG组比较,CFD组置管时间明显缩短、置管期间使用局麻药总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穿刺部位水肿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患者术后满意度评分明显升高(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点VAS疼痛评分、镇痛泵总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率、穿刺部位血肿和院内跌倒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TKA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准确判断收肌管导管位置,能够实现快速准确放置导管,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早期康复。
    2024  .  40(4):    379-383    [摘要](21)    [PDF]()
  • 胸腔内迷走神经阻滞对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
    尹慧,胡有力

    目的:通过观察胸腔内迷走神经阻滞对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验证胃肠-迷走神经-脑轴在肺叶切除术PONV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方法:选择择期行胸腔镜下右侧肺叶切除术的女性患者180例,年龄30~75岁,BMI 18~30 kg/m2,ASA 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胸腔内迷走神经阻滞组(V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90例。术中由外科医师在胸腔镜下对VB组使用0.75%罗哌卡因2.5 ml行气管下段右侧迷走神经阻滞,C组不行胸腔内迷走神经阻滞。记录肺叶切除术后24 h内PONV发生情况。记录术后24 h内首次肛门排气和排便情况、补救性止吐药应用情况、术后24 h 数字疼痛评分量表(NRS)评分、意识模糊评估法-中文修订版(CAM-CR)评分。记录术后24 h内咳嗽、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年龄、BMI、ASA分级、晕动症、PONV病史、高血压和糖尿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无一例吸烟、哮喘病史。与C组比较,术后24 h内VB组PONV发生率明显降低[24(27%) vs 39 (43%), (P<0.05)]。两组术后24 h内首次肛门排气和排便情况、补救性止吐药应用情况、术后24 h NRS评分、CAM-C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24 h内无一例咳嗽、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结论:肺叶切除术中胸腔内迷走神经阻滞能够有效减少PONV的发生,提示迷走传入神经在介导PONV的发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2024  .  40(4):    384-388    [摘要](17)    [PDF]()
  • 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对妇科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影响
    周桂云,杨小林,任映梅,田演娇,丛峰,钱露露,陶高见

    目的:探讨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对妇科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
    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100例,年龄35~64岁,BMI 18~28 kg/m2,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联合全麻组(AL)和全麻组(CG),每组50例。AL组给予0.375%罗哌卡因40 ml行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联合全身麻醉。CG接受常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记录手术时间、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总用量,术后2、12、24和48 h静息和活动(翻身)时VAS疼痛评分、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头晕、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瘙痒等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与CG组比较,AL组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总用量、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术后2、12、24和48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头晕、恶心呕吐、瘙痒等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能够提高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麻醉效果,减少麻醉和镇痛药物用量,减轻术后疼痛,减少不良反应。
    2024  .  40(4):    389-392    [摘要](17)    [PDF]()
  • 循证医学
  • 瑞马唑仑和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安全性比较的Meta分析
    尹杏杏,谌天奇,秦珊,宋海波,李香洁,张永明

    目的:比较瑞马唑仑与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的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和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日期为建库至2022年11月,纳入研究组为瑞马唑仑、对照组为丙泊酚应用于老年患者在无痛胃肠镜中的随机对照试验。从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文献中提取数据,同时采用Review Manager 5.4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共纳入15篇随机对照研究,共计1 80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丙泊酚组比较,瑞马唑仑组注射痛 (OR=0.02,95%CI 0.01~0.05,P<0.001)、呼吸抑制 (OR=0.38,95%CI 0.23~0.62,P<0.001)、低氧血症 (OR=0.33,95%CI 0.16~0.67,P=0.002)、心动过缓 (OR=0.21,95%CI 0.10~0.45,P<0.001)和低血压发生率(OR=0.22,95%CI 0.16~0.30,P<0.001)明显降低,苏醒时间(MD=-1.34 s,95%CI -2.35~-0.34 s,P=0.009)和离室时间(MD=-6.67 s,95%CI -10.86~-2.48 s,P=0.002)明显缩短。
    结论:与丙泊酚比较,瑞马唑仑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时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注射痛、呼吸抑制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苏醒时间和离室时间明显缩短,但在诱导时间和恶心呕吐、眩晕的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
    2024  .  40(4):    393-400    [摘要](9)    [PDF]()
  • 实验研究
  • 冷缺血期一氧化碳和氢气联合膨肺对肺移植后大鼠肺损伤的影响
    刘思同,郭力甲,孟超,康继宇,蔡振华

    目的:观察冷缺血期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联合膨肺对大鼠移植肺脏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选择成年SPF级雄性SD大鼠80只,40只供体和40只受体,8~10周龄,体重25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四组:O2膨肺组(O2组)、CO膨肺组(CO组)、H2膨肺组(H2组)和CO和H2联合膨肺组(CH组),每组10对(每对1只供体和1只受体)。供体大鼠切取左肺后,于冷缺血期进行气体膨肺,O2组采用40%O2+60%N2膨肺,CO组采用0.05%CO+40%O2+59.95%N2膨肺,H2组采用3%H2+40%O2+57%N2膨肺,CH组采用0.05%CO+3%H2+40%O2+56.95%N2膨肺,四组体积均为5 ml/kg,每30分钟使用气密针置换气体1次,180 min后行肺移植。受体大鼠于移植前即刻、再灌注后3、60、120、180 min进行血气分析,记录PaO2/FiO2、pH和碱剩余(BE)。再灌注后180 min处死受体大鼠,测定移植肺组织湿/干重比(W/D),采用ELISA法检测移植肺组织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及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检测移植肺组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BALF中大聚积体(LA)、小聚积体(SA)和LA/SA。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移植肺组织表面活性蛋白A(SP-A)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含量。采用HE染色法观察移植肺组织病理形态并进行肺组织损伤评分(LIS)。
    结果:与O2组比较,CO组、H2组和CH组受体大鼠再灌注后60、120、180 min PaO2/FiO2、pH、BE均明显升高(P<0.05),移植肺组织W/D、IL-6、IL-1β、TNF-α浓度、MPO含量、中性粒细胞百分比、SA、NF-κB蛋白含量和LIS均明显降低(P<0.05),IL-10浓度、LA、LA/SA和SP-A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CO组比较,H2组和CH组受体大鼠再灌注后120、180 min PaO2/FiO2、pH、BE均明显升高(P<0.05),CH组移植肺组织W/D、IL-6、IL-1β、TNF-α浓度、MPO含量、中性粒细胞比、SA、NF-κB蛋白含量和LIS明显降低(P<0.05),IL-10浓度、LA、LA/SA和SP-A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H2组比较,CH组受体大鼠再灌注后120、180 min PaO2/FiO2、pH、BE均明显升高(P<0.05),移植肺组织W/D、IL-6、IL-1β、TNF-α浓度、MPO含量、中性粒细胞百分比、SA、NF-κB蛋白含量和LIS均明显降低(P<0.05),IL-10浓度、LA、LA/SA和SP-A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
    结论:冷缺血期CO和H2联合膨肺抑制移植肺脏炎症反应,降低NF-κB蛋白含量、升高SP-A蛋白含量、维持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稳定。
    2024  .  40(4):    401-407    [摘要](12)    [PDF]()
  • 综述
  • Wnt信号通路参与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朱贺,闻蓓,许力,黄宇光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躯体感觉系统的损伤或疾病引起的疼痛综合征,临床上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pNP)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自发痛、痛觉超敏、痛觉过敏和感觉异常等,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且存在争议。目前临床治疗以药物为主,效果欠佳且不良反应较多。Wnt信号通路在神经发育中对细胞增殖分化起重要作用,可通过调控神经损伤修复参与pNP的发生。本文就Wnt信号通路与pNP的联系进行综述,旨在为寻找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靶点提供指导依据。
    2024  .  40(4):    408-411    [摘要](13)    [PDF]()
  • 细胞焦亡在脓毒症急性肺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陆大浩,高巨
    脓毒症是严重感染和创伤的常见并发症,为导致急性肺损伤的常见病因之一。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是一种以低氧血症和通气困难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可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缺乏有效的靶向治疗措施。细胞焦亡是以细胞膜穿孔和炎性因子释放为特征的程序性细胞死亡。细胞焦亡在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潜在的治疗靶点。本文主要对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以及不同类型细胞焦亡参与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的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制定新的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2024  .  40(4):    412-415    [摘要](8)    [PDF]()
  • 艾司氯胺酮在小儿围术期应用进展
    曹天彪,宋文学
    艾司氯胺酮在患儿术前用药、术中麻醉、术后镇痛、门诊及日间手术中已应用广泛。术前用药可有效缓解患儿术前焦虑,促进患儿与父母的顺利分离,术前应用艾司氯胺酮不但有利于相对平稳的麻醉诱导过程,而且能够产生更少的精神不良反应及口腔分泌物。患儿术中持续输注低剂量艾司氯胺酮可有效降低阿片类药物剂量,且不影响苏醒质量,并减轻术后疼痛,同时可用于患儿术后镇痛。艾司氯胺酮单一或联合其他镇静镇痛药物可安全用于患儿内镜检查及治疗、诊断性检查及有创导管置入麻醉的应用,并有效减少其他镇静药物剂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本文就艾司氯胺酮在患儿上述各方面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2024  .  40(4):    416-420    [摘要](17)    [PDF]()
  • 综合肺指数在呼吸功能监测中的应用进展
    辛昕,梁佐迪,杨晓明,徐余海
    适当供氧及呼吸功能监测对于镇静或麻醉中的患者极为重要,有效的呼吸监测手段能够及时指导呼吸干预,减少呼吸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患者的安全性。综合肺指数(IPI)是由PETCO2、PR、SpO2和RR四个参数用模糊逻辑算法组合而成,是评估呼吸功能的新指标。本文综述了IPI的定义、原理、在呼吸功能监测中的应用,以及现阶段存在的不足等内容,为IPI的进一步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
    2024  .  40(4):    421-423    [摘要](7)    [PDF]()
  • 超声引导下患儿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的研究进展
    王伟涛,涂友兵,易祖港,马星钢
    肋锁间隙(CCS)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方式。臂丛内侧束、外侧束、后束在CCS集中于腋动脉外侧,位置关系固定,使用较少的局麻药即可达到良好的阻滞效果。近年来,CCS臂丛神经阻滞逐渐应用于患儿区域麻醉。患儿CCS臂丛神经解剖位置表浅,易于超声定位,但血管、神经、胸膜等结构距离较近,超声引导增加了患儿CCS臂丛神经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就CCS臂丛神经阻滞的解剖基础及超声定位、阻滞方法及药物用量、患儿临床应用和相关并发症进行综述,以期为患儿CCS臂丛神经阻滞的应用提供参考。
    2024  .  40(4):    424-428    [摘要](14)    [PDF]()
  • 继续教育
  • 麻醉重症监护室是践行围术期医学的重要平台
    吴云,汪玉雯,陈红,张晔,胡宪文,张野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疾病谱的改变和外科技术的发展,进行手术治疗的高危患者逐渐增加。而麻醉科医师传统的围麻醉期工作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医学发展的需求。麻醉学科正通过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逐渐向围术期医学转变。麻醉重症监护室(AICU)是为围术期危重症患者提供复苏、监护和救治等麻醉医疗服务的场所,也是践行围术期医学的重要平台。本文将阐述建设发展AICU的必要性和学科优势,为手术患者围术期优质管理提供参考。
    2024  .  40(4):    429-432    [摘要](10)    [PDF]()
  •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在线气道管理技能培训课程实践
    刘卫卫,夏俊明,傅丹云,汪鼎鼎,李文献,韩园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教育平台的发展,医学教育理念和模式发生转变,在线医学继续教育成为新趋势。自2019年底开始,本院麻醉科教学团队采用导师在线授课结合学员本地实践的方式,开展在线气道管理技能系列培训课程的探索。教学团队运用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并结合互联网技术,对气道管理技能培训课程进行了系统化及在线化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将经喉罩气道管理技能的在线培训课程设计作为案例进行探讨,以期为医学技能培训的探索提供参考。
    2024  .  40(4):    433-436    [摘要](9)    [PDF]()
  • 临床经验
  • 瑞马唑仑与右美托咪定用于经鼻清醒纤维支气管镜下气管插管的比较
    和娜娜,何龙,张禄凤,杨紫薇,田丹丹,艾艳秋
    2024  .  40(4):    437-439    [摘要](12)    [PDF]()
  • 0.375%罗哌卡因胸腰筋膜阻滞用于腰椎融合术镇痛的半数有效容量
    马玉英,金学磊,闫庆阳,王亚琴,石翊飒,刘余钱
    2024  .  40(4):    440-442    [摘要](9)    [PDF]()
  • 病例报道
  • 全麻经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术中肺及延迟性脑空气栓塞一例
    唐林,谭米多,宋喜,毛鑫城,付卫东,罗柳
    2024  .  40(4):    443-444    [摘要](12)    [PDF]()
  •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术后低血糖休克一例
    冯运林,黄杰,邹小华
    2024  .  40(4):    445-446    [摘要](15)    [PDF]()
  • 非心肺转流下升主动脉-降主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手术麻醉处理一例
    张义,彭玲,魏蔚
    2024  .  40(4):    447-448    [摘要](14)    [PDF]()

信息公告

更多>>

在线期刊

排行榜top20

  • 下载排行
  • 点击排行

漂浮通知

关闭
本刊入编北大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
《临床麻醉学杂志》严正声明
常见问题解答